【丽院之星】王闰吉:坚定立德树人,潜心教学科研

发布者:民族学院标杆院系发布时间:2021-09-17浏览次数:1165

【个人简介王闰吉,文学博士、教授,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负责人浙江省社科联入库专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各类项目30余项,在《中国语文》《语言研究》《语言科学》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100篇,出版学术著作10余部。学术成果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10多次获丽水市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被评为丽水学院优秀学术骨干、优秀学术带头人、浙江省优秀教师暨省高校优秀教师、省万名好党员、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

 

立德树人守初心,桃李满园尽芬芳

作为高校教师,王闰吉教授不忘立德树人的初心,在各种场合都牢记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他言传身教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担任学生的入党介绍人,担任班主任、联系学生寝室、指导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指导学生申报省新苗计划,辅导学生考研、指导论文等活动,不断促进学生成长。所带研究生百分之百向党组织靠拢,目前在指导的3名研究生正式党员1名、预备党员1名、党积极分子1

王老师用实干精神不断进行教学研究,努力开展教学改革工作。他主张既要学生学得轻松,又要让学生考得轻松。在课上,他常举例说《静夜思》的作者是谁?如果要他出选择题,他会提供以下选项:A李红,B李白,C李蓝,D李黑绝对不会故意为难学生

王老师表示:教师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实践,尤其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和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丽水大地上,你总能看到王教授带领学生深入田间地头调研的身影,探访革命先辈、民间工艺传承人,搜集民间故事与传说整理乡村档案与方志,与学生一起感受乡风民俗。

人生价值,他表示,做一个合格的教师,首先要具有奉献精神,这正是他选择教师这份职业并为之坚守的初心。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路上,王老师身体力行,践行着初心使命,在他培养出的学生中,有的已成为国内外顶尖的学者,如长江学者、博士生导师等等。

择一事终一生,不断创新勇攀高峰

王教授说自己之所以选择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因为自己内心对汉语言文学的强烈认同感。汉语言文学是文科中最好且最受用的专业,从大学现在,我都没有离开这个专业。”在交谈中,我们能感受到王老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那份热爱

时常教导中文系学生,要热爱汉语言文学这个专业,多读书多创作,在不断阅读中获取新知,在不断创作中运用新知,从而不断地得到提升。

一个人一生能够干好一件事就足够了要精要专,心无旁骛地干好一份事业;同时还要努力创新,勇攀学术高峰。”他表示,写好论文的关键就是创新。有一次,他被一所大学邀请给师生作学术讲座时指出,论文写作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求证问题、解决问题四个步骤,发现问题是创新的原动力,提出问题是创新的第一步,求证问题是创新的思维过程,解决问题是创新的最终目的。他现身说法,通过细致分析自己的论文,揭示发现、求证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阐释求异思维、创新意识在论文写作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板凳要坐十年冷,劳逸结合求卓越

被问及学术研究过程中,是否遇到过困难,又是怎样坚持下来时王老师淡然地:“困难肯定会有的,但做科研的人要甘于坐冷板凳,能够静下心来,舍得花时间和精力潜心研究。”认为,科学研究具有长期性、艰苦性、连续性以及难以预测性,因此需要学者不断学术积累,厚积薄发,才能成功到达彼岸。

在教学科研之余,他会去关注时政新闻、追所有好的电视节目、下围棋和锻炼身体。他说,看新闻,关心政治,可以进一步加强对时事政治的学习;好的电视节目,能够提高科研创新思维;下围棋有利于陶冶性情、增强记忆力;锻炼身体,才有更好的精力投身教学科研中。他说自己从不睡懒觉,也从熬夜。只有劳逸结合,才能不断地创造新成果,作出新贡献

“荆溪惠子鬓鬅鬙,义理钻研到粹精。”王闰吉教授是一个纯粹的教师和学者,他在汉语言文学专业领域努力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同时也带领学子们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在与他的交谈中,也能让我们感受到中国语言文学无穷魅力。

在大学里,跟着老师学知识,长本领,而毕业就是你超越老师的开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这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人世间的永恒真理……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你的超越与成长,能让母校更上一层楼,母校以你为荣。”这是王闰吉教授在毕业生典礼上作为教师代表的临别赠言。


【一审:奚艳贝 二审:何淑娟 三审:张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