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院石榴红”党建工作实招妙招】之二:“党建导师制”模式建构 ——基于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制度创新的视角

发布者:王明生发布时间:2022-11-04浏览次数:212

“党建导师制”模式建构

——基于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制度创新的视角

丽水学院民族学院外语系教师党支部

 

一、引言

高校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职责,且作为党员发展的重要“培养基地”,在源头上把好入口关”,提高党员发展质量是衡量基层党建工作成效的关键指标之一,也是当前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下的必然要求。高校学生入党积极分子作为学生党员发展的重要后备力量、主力军和新鲜血液”,他们的培养教育是进一步深入贯彻“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新十六字方针要求和党组织吸收人才,保证共产党员先进性、纯洁性和战斗力的重要基础保障。随着近年来高校发展学生党员比例不断提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入党愿望,但同时也给高校党建工作提出了新挑战,尤其在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阶段就存在诸多待解决的问题。

二、特色做法

(一)明确培养联系人职责,建立“模拟党支部” 

作为培养联系人,要明确自身职责和义务,党支部在安排培养联系人之前要对他们进行培训,确保在培养过程中能有较强的政治素养,将对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工作做实做细。培养联系人代表的是党组织,在与入党积极分子交流过程中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好榜样与带头示范,每季度主动与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次谈话,每半年进行一次深入考察,同时在日常学习工作中及时关注、关心他们的思想动态,并指导他们规范填写入党过程中的各项材料,让他们感受党组织关爱,进一步坚定向党组织靠拢的决心。


另外,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不像党员一样能在党支部中进行集中教育管理,为进一步增强入党积极分子的归属感,提前感受组织生活,接受党组织文化熏陶,以沉浸式体验方式加深对党组织的了解,从而实现从积极分子到党员身份的顺利转变,可建立学生模拟党支部,为所有入党积极分子提供一个有形组织,参照党支部三会一课要求开展学习活动,不流于形式,入党前在模拟党支部经历较长时间的考察教育,经历理论和实践的多重检验与考核,入党后也有较为严苛的教育和管理要求。模拟党支部集支部组织生活、支部教育管理、支部日常党务工作为一体,做到建立、管理、培养并重,能够充分调动入党积极分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入党积极分子熟悉党务流程,提前体验党组织生活氛围,也为全面、全方位开展好基层党建工作做好新探索。

 

(二)搭建多类型培训平台,强化培养教育成效

一是依托新媒体阵地,开展互联网+党建。充分利用互联网及时性、便利性特点,开展线上线下双教学,开设网络党校,让网络学习教育成为常态化;充分利用好微信群、公众号、学习强国”APP,强化理论学习,分享最新党建时事和会议精神,增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把控。二是搭建实践平台,将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延伸到课堂之外,定期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参观红色实践基地,开展行走的党课,并将专业与党课实践相结合,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组织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尽自己所能服务师生、服务社会,增强自身责任感和使命感,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让教育成果入脑入心。


(三)健全量化考核评价体系,实行退出机制

一是建立入党积极分子积分量化考核。对照党员标准和入党条件,运用积分量化考核的方式确定发展对象,可以从制度上预防入党积极分子抱有侥幸入党”的心里。积分量化考核方式可以打破一次成绩定成败的弊端,它全方位贯穿于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全过程,是一种动态且全面的管理方式。积分量化考核具体可分为思想政治(30%)、学业成绩(20%) 社会实践(20%)、民主评议(10%)、现场答辩(20%)五大维度。

二是实行入党积极分子退出机制。让入党积极分子身份不再成为一个永得物,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下,起到警示作用,让入党积极分子时刻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党支部每学期根据积分量化考核结果,以60分为合格线,总考评分低于合格线的同学给予一学期限期督促整改,若下个参评学期仍不合格,将取消入党积极分子身份,净化入党积极分子队伍。

三、取得成效

(一)提升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主要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的可操作性,实践的可行性和良好效果的可靠性。在党建导师制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导师具有丰富的人生经历、高尚的道德修养和渊博的专业学识,很容易对大学生产生感召力和影响力, 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被大大激发。这就使得导师在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具备了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指导的效果也必然事半功倍。

(二) 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实行党建导师制,师生之间经常性的交流和沟通,增进了师生间的友谊和感情。师生之间建立起了信任、亲密的关系,学生遇到问题、困难则更倾向于请教导师或寻求导师的帮助,当然也期望能及时得到指导和帮助,这对导师来说既是压力也是动力,进而促使导师自身更加自律,不断学习。面对道德高尚、知识渊博、爱岗敬业的导师,学生必定见贤思齐、更加努力,从而实现教师与学生互相激励,共同发展的目标。

(三) 满足培养教育的个性化需求

开展党建导师制后,由于专业党员教师的加入,学生党务工作者的队伍进一步壮大,党建工作人员紧张的矛盾大大减少,导师指导较少数的学生入党积极分子,便于根据每个人的性格特点、优缺点、 党性修养水平等具体情况开展个性化的教育,较好 地促进了个体党性修养的提高。同时,导师帮助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对专业学习的浓厚兴趣,引导学生走进实验室、实习基地等,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实践和社会实践、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等活动,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经验启示

面对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的诸多新问题,传统的党建工作方法已难以适应现实需要。实行党建导师制,将专业导师制的工作模式和方法引入到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中来,可以充分利用教师党员的专业优势,填补传统党建工作的空白,将学生党建工作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机统一起来,使培养、指导更具个性化和科学化,更能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


                                                                                            一审:蒋婷婷;二审:王明生;三审:夏更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