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院石榴红”党建工作实招妙招】之三:“三为二结合”助推民族学院内涵发展

发布者:王明生发布时间:2022-11-04浏览次数:197

三为二结合助推民族学院内涵发展

丽水学院民族学院党委

 

为深入贯彻落实丽水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和学校“管理年”要求聚力内部治理、充分激发办学活力与内生动力的指示精神,民族学院坚持高校本色本真,聚焦立德树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主责主业,探索党务与业务、干部与干事深度融合的路径,组建“三为”服务团队,为师生办实事、为师生解难题、为社会做服务,做到党政“目标价值、工作任务、考核评价”同向同行,为学院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

一、特色做法

(一)党务与业务相结合

1.组建大团队。以进一步推动学科建设为契机,深入开展支部共建。以教工支部与学生支部联合共建为主要模式,通过理论联学、活动共享、科研互促等方式增进师生交流互通。组建郭献进民族乡村振兴研究团队、王赳地方文化研究团队、王闰吉古籍文献研究团队、罗俊毅音乐舞蹈研究团队、余厚洪文史记忆研究团队、夏伟涛音乐使者团队、李莉莉翻译服务团队,通过实施党员承诺、党员比武等,促进教师进乡村、入企业,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研与地方服务融合。

2.打造大平台。党政协调,建构硕士点培育计划、人才引进计划、领导督办三大平台,实现信息互通,快速响应。深入一线开展调研,立行立改解决问题。党委牵头,成立由党员和教学科研骨干组成的党员先锋队,确保教学、科研、社会服务顺利开展,奋力实现“双创”目标。

3.承接大项目。将创先争优活动载体聚焦在科研和社会服务项目上,持续开展“精管理、强党建、创价值”的项目创优活动。通过比项目进度、比产出成果,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和教职员工创先争优的积极性,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学院高质量创新发展。


1:教授博士团队深入地方、企业调研,提供智力支持

4.做出大贡献。研究制定创建“全省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行动方案,探索党建“挺进师”之“一三七”机制,促进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深度融合。“一”为共心,围绕一个领导核心一心一意谋发展。“三”为共信,探索三融三突三服务的党建引领模式,引入三关三导三赋能的师资发展保障,激发三创三比三赶超的学院发展动力。“七”为共能,以“七大工程”为抓手,实现三学四促的工作目标,进阶发展能力。


2:丽院石榴别样红

(二)干部与干事相结合

1.明确主体,解决“谁来干”问题。充分发挥党委对学院发展的统筹统揽和组织领导作用,主要领导干部加强事业发展的领导、谋划、协调和把关,优化学科布局。副职领导、系主任、学科负责人勤于钻研、精于管理、精准实施。

2.明确定位,解决“干什么”问题。强调学院发展主要聚焦四大业务,即在学校正式进入硕士研究生培养层次中,积极申报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开展科学研究,全面进行教学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3.明确路径,解决“怎么干”问题。通过建立和完善教育教学一体化机制、学风激励办法、科研奖励办法,确保学院学术、教学生态持续改善。通过校政合作、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等形式,确保学院立足实际,适应社会,可持续发展壮大。

4.明确目标,解决“干得好”问题。民族学院目标可以概括为16个字,即“特色更明、学科更强、机制更活、氛围更浓”,不断增强学院的社会知晓度和美誉度。

二、“三为”助推融合矩阵显成效

(一)人才培养质量有新提高

1.专业建设上新台阶。省级专业增至3个(民族学、音乐学、汉语言文学)。2021年音乐学专业通过教育部认证,是浙江省首个通过认证的音乐学专业。

2.教学改革有新突破。2022年,教改成果“音乐学专业‘民族+’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获浙江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3.人才培养有竞争力。2022届本科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39人,较2021年超额实现翻番目标,收获四连涨可喜成绩。2021年,留丽就业率28.5%,毕业生对母校满意度86.23%,用人单位满意度97.5%,创历史最高。


3: 吴市长点赞民族学院办学成效

(二)人才师资队伍有新突破

截至20227月,柔性引进教育部长江学者2名、学科带头人2名,引进教授4名、博士36名,学科负责人1名、专业负责人1名、学科方向负责人2名。教授从7人增至18人,高职称比例从20%提至42.7%,博士从7人增至46人,博士学历教师占比41%,海外留学、访学经历教师占比30%

(三)科研与地方服务有新贡献

1.科学研究有新课题。2021获立省部级以上课题9项,较2020年增长225%2022年获立省部级以上课题13项,较2021年增长44%。“青田华侨华人文献整理与研究”获省文化研究工程重大课题立项,实现全市社科类省重大课题零的突破。

2.科研成果有新斩获。近年来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高水平论文50余篇,多篇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出版学术专著100余部。2021年荣获省哲社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2022年入围第十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1项。近年来学院获省部级科研奖6项。

3.社会服务有新提升。举办民族干部培训班百余期,影响力辐射至广东、湖北等省的民族地区。组织开展“浙江文史记忆丛书”“浙江省少数民族乡镇志书”“处州文献集成”等系列编纂研究项目;成功合作举办国家级、省级学术研讨活动多场,广受社会好评;学院与松阳县玉岩镇共建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助力获评“浙江省文化强镇”。参与省、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规划论证等工作。近3年纵横向科研经费分别为410万元、514.38万元、600余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逾20%

(四)学生工作有新亮色

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百余项,获省第十七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1项,其他A类学科竞赛省级荣誉20余项,B类学科竞赛省级荣誉40余项。学生发表论文30篇。“畲祖烧:畲族非遗文化传承调研团队”“致敬志愿军,追忆七十载”社会实践团队先后获全国优秀团队。


4:马罗子君同学荣获浙江省大学生演讲比赛一等奖、角逐全国决赛

三、经验启示

(一)党务与业务“双轮驱动”

党务工作与业务工作如同车之双轮”“鸟之双翼,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党务与业务工作要一起谋划,从思想认识上结合,党务和业务工作要一起部署,从目标任务上相结合,党务和业务工作要一起落实,找准实施过程中的结合点,党务要和业务一起检查,找准考核评价上的结合点。党务与业务只有结合才有活力,深化才有生命力。

(二)干部与干事“双向提升”

干部既要想干愿干积极干,又要能干会干善于干。正确处理好“干部”与“干事”的关系。将“干事”职责放在“干部”职位之前,时刻想干事、愿干事。正确处理好“敬业”与“精业”的关系。既要有“敬业”内生动力,更要有“精业”工作能力。正确处理好“出力”与“出彩”的关系。既倡导脚踏实地、无私奉献,做到真抓实干、苦干巧干,也强化夺旗意识、创新思维,做到有声有色、可圈可点。


                                      一审:何淑娟;二审:王明生;三审:夏更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