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院团队探寻民间文书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1-08-10       内容来源:民族学院(华侨学院)        阅读人数:71      责任编辑:段福艳 蒋卓航/文 潘鱼英 项文杰 沈冰雁/图

为给国家版本馆杭州分馆提供丽水地区的民间文书收藏线索,7月14日至18日我校“丽水民间文书收藏现状调查”暑假社会实践团队通过深入丽水各县市开展实地调研,探寻民间文书收藏情况,展现民间契约文书的生存现状。

为初步了解公藏单位对民间文书的收集、整理、分类、开发利用等情况,团队去到了莲都区档案馆和党史中心、云和县匠心博物馆。党史中心副主任黄芳和办公室副主任周晶琳等人指导团队成员翻阅和整理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结婚证、卖契、典契、借约等契约文书,让团队成员感叹档案馆将资料整理得井井有条的同时,切实体会到公藏单位对于历史文化的尊重传承。

匠心博物馆副馆长梅雄向团队介绍了每件藏品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价值,并指出相比于公藏单位,私人收藏历史文书会出现保存难、保护与运用不足、实践连贯性不够,社会扩散性弱等诸多短板。此外,在匠心博物馆,团队成员聆听了人民日报、人民周刊艺术家杂志主编朱胜利在契约文书的收集、整理和保护利用方面的心得,受益匪浅。 

在了解过公藏单位的藏书情况之后,团队成员先后联系并拜访了私人收藏家陈永平先生、“丽水收藏达人”於慧彪先生和古籍修复工作室主人吴熙隆。 

陈永平团队成员分享了他收藏的最具代表性契约文书於慧彪喜爱留存个人和家庭相关的文书,热衷从事民间契约文书的抢救性保护工作。吴熙隆的古籍修复工作室整理收藏了300余份丽水、龙泉、云和等地关于垦照、买卖契、分关契等的民间文书。在吴熙隆的耐心讲解下,团队成员对文书的概念、内容、作用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流程复杂涉及面广的古籍修复知识也有了稍许了解。通过与几位先生的深度交流,团队成员深刻意识到民间文书保护对国家、对社会的重要性。让成员们意识到不仅要学习於先生对每一份反映社会和个体发展变迁的材料的爱护,也要在保护民间文书的偏门专业领域贡献当代大学生的力量。 

社会的快速发展与文本载体的更新迭代,使得民间文书保护保存的难度大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实地调研结束后,团队成员撰写调研报告向当地政府建言献策,并组织宣讲团借助新媒体等手段,提高社会民众对民间文书的认识和自觉保护意识。

【一审:奚艳贝  二审:何淑娟  三审:张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