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践悟二十大,童心共筑畲汉梦” ——丽水学院民族学院“春蕾”义教团探寻畲族文化新传播,擘画民族团结新华章
发布时间:2023-08-01       内容来源:民族学院(人文学院)        阅读人数:10      责任编辑:

  为全面贯彻并举践习近平总书记于“八八战略”文化领域的部署,学深悟透、感恩奋进、实干争先,全面推进“八八战略”在丽水的生动实践,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近日,丽水学院民族学院“春蕾”义教团赴景宁畲族自治县,在景宁县团委与县民族青少年宫的指导与支持下,围绕“景宁当地民族非遗文化发展实况对于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性”主题,以探寻新时代畲族文化传播新途径为主线,实现区域化精准性较高的畲族非遗文化专题调研与民族课程设计的深度结合,紧扣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的目标要求,力求加快打造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特色样板。

 


挖掘天籁之音,畲族山歌唱出来

优秀传统文体文化的融合赋能,已逐渐成为民族地区实现民族团结发展的重要导向。在与畲歌非遗传唱人蓝景芬女士开展调研访谈的过程中,蓝女士以畲歌的组织程度与交流平台为主线,对于“民族团结”在畲语等方面的突出表现作了着重讲解,同时组织建立起畲歌合唱队,身体力行地带队到各地巡演,秉持传播畲歌文化的初心砥砺前行。造就文艺精品,着力在叫好叫座相统一中弘扬主旋律,蓝女士指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会议召开为背景创作的《民族团结一家亲》正是以畲族非遗文化为底色,以红色艺术为创作主题对民族团结精神的多方位推广与传承作了良好奠基。

为更好地将优秀畲歌文化基因播种于青少年内心,义教团将调研成果与畲歌鉴赏课程相结合,义教老师带领学生学唱畲语版的中华传统曲目《映山红》,学生在把握畲歌特质的基础上于音律中感受不同民族语言文化的共通之美,力求结合文化区位优势在实践过程中传播有温度、有价值的民族文艺精品文化。

探索华服之美,畲族纹样常着身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对标识性文化现象的保护和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提出应持续打磨一批具有浙江辨识度的文化标识,力求在世界文化遗产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上实现实质性突破,赓续好深厚的浙江文脉。为进一步对景宁畲族自治县域的新时代畲族文化传播与发展情况展开组织性调研,“春蕾”义教团赴景宁县域内凤凰古镇等地对畲族非遗服饰发展现状展开针对性调研。畲族传统服饰非遗传承人黄金美女士在协助团队进行调研访谈时强调,其致力于在传播非遗工艺的过程中将畲族非遗文化元素与传统的服饰设计理念相结合,多以现代化发展趋势为着眼点对非遗服饰进行改良。调研过程中,黄金美女士带领团队成员切身体悟畲族非遗服饰的变迁,强调多民族文化在服饰技艺方面的相融互通不仅是非遗传承得以实现多元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更是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的重要文化纽带之一。在对畲族非遗服饰文化形成较为完整的认知的基础上,团队成员于景宁东弄畲族织绣馆对畲族彩带非遗传承人雷桂契老师展开调研访谈,雷老师通过现场演示彩带编织工艺,进而对畲族彩带上各“意符文字”的涵义展开了细致的讲解,同时,成员了解到,雷老师定期展开彩带编织工艺的教授课程,义务向全社会开放畲族彩带编织技艺,致力于将畲族非遗彩带编织技艺弘扬下去。

 

义教团成员在充分利用、结合以上调研成果的基础上,以提高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知度为向导,为学生开展了畲族服饰手工制作及畲族纹样绘画课程。义教团成员结合课程的既定性质,围绕“畲族非遗服饰的文化历史及多民族服饰文化共通的特质”展开生动的讲解,带领学生识读、解译“民族繁荣”等畲族“意符文字”,并引导学生自主在非遗服饰上描画、剪贴畲族纹样。义教团成员通过组织趣味性与民族性并行的义教课程,使畲族非遗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融合态势具象化,在着力推广民族团结理念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畲娃对于畲族文化的理解。  

 

 


深耕传统运动,畲族体育促健康

习近平总书记曾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探析畲族传统文体非遗文化传播途径实践团队赴景宁民族中学等地与畲族传统非遗体育项目传承人兰进平展开调研访谈。兰进平老师作为畲族体育的非遗传承人,从事景宁畲族民族传统体育的发掘发展工作近40年,已发展有“操石磉”“摇石锅”等项目。在演示畲族传统体育器材的过程中,兰老师强调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过程是民族情怀与专业技巧相勾连的建设性过程,多次带领学生在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上斩获各项奖项,以此将畲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推广由浙江延申至全国。

义教团成员在进一步整合文体非遗文化调研成果的基础上,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设了畲族体育游戏课程,以畲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掘与发展为教学主线,义教团成员带领学生在“龙接凤”“摇锅”等体育项目的体验中从理论走向实践。以畲族传统文体非遗文化为奠基构建的课程稳步把握各民族文体文化发展在理论层面的平衡点,突出了文体项目传播的多样性,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于文体领域深入孩童内心。

探索跨界之旅,畲族文化IP织成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为进一步了解各领域畲文化与新时代发展态势的结合实况,发掘畲族特色非遗文化赋能文旅的契机与优势,团队成员与畲族文化传承人雷李江畲乡景宁文化推广人雷文欣展开调研访谈。在交流访谈过程中,雷李江民族文创的创新理念为立足点,为义教团成员介绍其以新时代的文化手段盘活畲族非遗文化的工作现状与愿景在文创产品的设计中雷李江始终秉持“学行合一,知学善用”的工作理念,注重将畲族非遗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进行创造性共融,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此外,以数字化影像等合理手段对畲语等非遗文化标识进行记录性推广,更利于推进形成具有一定民族地区文旅辨识度的数字化改革成果,打通民族文化推广的数据链路。与雷文欣同志进行调研访谈的过程中,其认为在推广畲族非遗文化的自然组构中,与不同地区民族企业进行资源共享尤为重要。在谈及推广景宁惠明茶时,雷文欣提到,畲语课已逐渐被纳入宣讲课程体系,在对中小学开展茶艺培训的过程中其多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展示惠明茶的制作工艺。景宁县文旅产业在紧密结合民族地区文化实况的基础上努力实现系统性重塑,将畲族非遗文化符号与非遗性质民俗注入旅游休闲、文化娱乐等服务业。当地畲文化非遗继承人与发展基地力求以数字化改革牵引系统性重塑,进而深入开展文化基因的解码与转化。

 

 


义教团成员在系统性讨论、梳理此次调研成果的基础上,以增进学生对于畲族非遗文化推陈出新式发展态势的理解为设计主思路,为学生开设了多彩畲语教学及畲族非遗文化纪录片鉴赏课程。义教团成员于强理论性的特色课堂中对畲语的来源、保护意义及实践运用展开维度教学,通过趣味性强的畲语练学过程使学生对于多民族语言文化的异同点形成具比对性的理解。鉴赏课则将与现代化文化手段相结合的畲族非遗文化以影像纪录片的形式为学生作整体的展示,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民族文化的发展是在民族团结的基础上得以实现进一步的繁荣与发扬。

 

发扬传统之魅,畲族青年扬畲风

  为进一步探求畲族文化在新时代民族团结旗帜下的宣传理念,团队成员在全调研周期中对当地多名在畲族各领域文化方面作有杰出贡献的青年代表进行调研采访,以通过新时代的青年视角对极具畲族特色的文化标识进行组织性的解码。采访对象包括惠明茶手工炒制技艺非遗青年传承人毛杨鑫、景宁当地电力行业优秀青年代表王俊青以及立志通过宣讲传播畲乡文化的有志青年雷佳凝等人。

  在调研采访的过程中,杰出的青年代表们以畲族青年的特殊身份为对话角色,以“现阶段自己在优势岗位上为畲族文化传播作出的特色贡献”为访谈主题与团队成员展开深入沟通。毛杨鑫在访谈中提出,面对如今的信息洪流身为非遗文化的青年传承者的他们应以不断思变的过程来向更多人传达坚守畲族传统文化技艺的意义。从坚守畲族特色制茶工艺的手工匠人,到立志通过青年声音带回更多“畲雁”归巢的文化宣传者,他们秉持着青年人的活力将畲族传统文化推向更远更高处。如今,无数畲族青年都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指引砥砺前行,为创新引领民族产业及文化宣传的突破而不懈奋斗。

 

学思践悟二十大,童心共筑畲汉梦。据悉,丽水学院民族学院“春蕾”暑期义教团致力于暑期儿童义教活动已有二十余年。在八八战略实施二十周年之际,实践团队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刻把握“八八战略”的理论内涵,以畲族非遗文化传播革新为导向进行课程设计,在致力于增强实践自信的基础上对调研成果进行良性转化与利用,努力创就“理论付诸实践、实践上升到理论、再付诸实践”的系统性过程。本次调研过程深植于景宁畲族地区民族文化发展实况,实现专题调研与区域特色化民族课程的实质性结合,旨在赓续传统血脉,继承文化基因,探索新时代新条件下畲族文化创新解码的新路径,在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的时代命题下描绘文化传播的崭新面貌,凝聚中国现代式思想力量助力擘画民族共团结、共繁荣的新华章。

一审:范雨超 二审:何淑娟 三审:朱宇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