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七日下午15点,由十位来自丽水学院的学生组成的青田稻鱼共生农遗传承与保护调研组,来到了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博物馆,进一步探索青田稻鱼共生起源与意义,致力于宣传稻鱼共生系统农业非遗文化,让古老悠久的人类农遗智慧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新时代人们的面前。
该博物馆一层设有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厅、中国水稻文化厅、瓯江淡水鱼厅三块展厅。从大门进入,即是中国水稻文化厅,该展厅分为五块区域,分别从水稻起源与发展、水稻分布、水稻种类与生长历程、水稻育种技术、水稻相关文化五个方面全面系统地向参观者展示中国水稻种植的优秀技术。文化厅左侧为瓯江淡水鱼厅,该展厅介绍了瓯江流域的鱼种以及先民们在鱼类养殖捕捉、加工食用中形成的瓯江鱼文化。文化厅右侧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厅,在这里游客们可以了解到世界各地区的农业系统及其特有作物。
二层分为上下两部分,下半部分为博物馆的主展厅、学术报告厅。沿着楼梯向上,出口左手边有露天稻田,田鱼畅游其中,时而钻入土中搅动泥水,时而跳出水面衔住鲜绿的稻叶,鱼戏稻叶间的场景令成员们感叹:“亲眼见到稻苗与田鱼共存才更让人明白稻鱼共生系统的神奇!”往里走,记录了稻田养鱼的大事记墙映入眼帘,同该展厅中的每一件标本、木雕、陶雕,每一粒米一起见证远古时的人力到现代的科技的转变。在下半的生态司法教育体验馆中,成员们看到物种不断减少、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的预测时,也意识到稻鱼共生的前瞻性、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博物馆中不仅有实物展览,同时结合现代元宇宙科技,辅助游客更加深入地了解稻鱼共生系统。大屏上放映的稻鱼共生相关新闻吸引成员们驻足,汉字组成游戏让人们在认识“禾”“米”的演变过程的同时收获乐趣,诸多体验可见现代元宇宙技术在宣传稻鱼共生文化方面所发挥的巨大力量。
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博物馆通过实物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充分显示出元宇宙技术在宣传稻鱼共生文化时的可使用性。同时此次博物馆之旅也坚定了团队通过元宇宙技术助力青田稻鱼共生农遗的传承与保护调研的决心。
【一审:范雨超;二审:何淑娟;三审:朱宇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