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河阳论坛专场二:地方戏剧传播与公共文化发展
发布时间:2017-04-17       内容来源:学通分社 潘奕如 沈晓敏/文 姜雯蕾/图        阅读人数:33      责任编辑:学通分社 潘奕如 沈晓敏/文 姜雯蕾/图

4月15日下午,第三届河阳论坛暨“乡村、文化与传播”学术周举办地方戏剧传播与公共文化发展的专题学术会议,由县文广新局副局长朱勇主持。

丽水学院民族学院音乐系副教授黄丽群讲述《婺剧传承与发展的思考》。首先,她简要介绍了婺剧的发展历史、流传历程、文化内涵。由于缙云是婺剧发展的重要场所之一,面对如今萧瑟的婺剧市场,缙云政府致力于让传统戏曲重新散发生命力。例如婺剧进校园的广泛开展使婺剧这项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文化遗产迎来了被广泛传承的历史机遇,学校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双管齐下、婺剧音乐进课堂、成立婺剧社团等措施,收获颇丰。而如何让婺剧这种古老的艺术接轨现代,她提出三点措施:一是通过婺剧进课堂为契机,巩固农村市场;二是让婺剧传承搭乘乡村春晚的便车;三是利用网络+,推广婺剧艺术,扩大受众群体。

丽水学院民族学院音乐系教授田中娟作《瓯江流域传统戏曲样式与保护之维度》的报告。她认为传统戏曲承载着区域社会的历史际遇,是欧江流域民间社会历史、民间社会生活、民间道德伦理的缩影,是对民间社会生活活灵活现的展示。她以菇民戏、松阳高腔等为例,对戏曲音乐的本体进行分析,对每个剧种的声腔从源头开始寻找来探究其发展的原因,重点研究每种声腔融入该曲种戏曲后发生的演变从而找到地方特色。最后她表示在中国众多地方戏曲剧中不断接受文化市场淘汰和检验的今天,我们应该尊重各民族创造的地方戏曲遗产,以维护中国多元的戏曲文化个性,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让中国各地方戏曲艺术的丰厚遗产得到完整的传承,让中国各地方戏曲的文化个性得到更加充分的尊重。

丽水学院民族学院音乐系副教授王建武,进行了影响并成就松阳高腔密切相关的诸因的探析的主题发言。王建武着眼本体之外的文化因素,同在座专家学者进行了交流。首先,王建武对被称为“艺术届活化石”的松阳高腔的发展历史及进行了简要介绍,并通过具体具体事例生动地展示了松阳高腔的发展现状。指出,松阳高腔在音乐本体的缺失的情况下,却在历史上有过极为兴盛的时期,且长期流行在部分地区,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一现象令他产生了疑问:松阳高腔延绵了数百年之久的生命力顽强的根本原因在哪里?为探析影响并成就松阳高腔密切相关的因素,王建武分别从区域地理、自然生态、人文环境、社会经济条件、民间风俗、宗教文化、与中国戏曲的鼻祖“南戏”的诞生地永嘉的地缘关系七个方面因素着手,并进行了报告研究。此报告为松阳高腔,乃至丽水区域地方戏曲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一些素材和资料。最后王建武表示,特别希望能有音乐学之外的学科理论来知道本课题的相关研究,这必将会获得更多更有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