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河阳论坛专场三: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
发布时间:2017-04-17       内容来源:学通分社 潘奕如 沈晓敏/文 姜雯蕾/图        阅读人数:27      责任编辑:学通分社 潘奕如 沈晓敏/文 姜雯蕾/图

4月16日上午,第三届河阳论坛暨“乡村、文化与传播”学术周举办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专题学术会议,由丽水学院民族学院院长郑春奎主持。

丽水学院民族学院中文系副教授王拥军进行《物尽其用,功能至上:传统村落民居建筑的保护原则》的主题报告。他就文物保护的十六字方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提出建筑保护理念:从静态保护到活态利用和民居保护实践:环境、结构、功能两点内容。他引用约翰·罗斯金《建筑的七盏明灯》中的一句话,“没有建筑,我们照样可以生活,没有建筑,我们照样可以崇拜,但是没有建筑,我们就会失去记忆”来说明文物保护的重要性。最后,他总结四点:一是传统不是铁板一块,传统在更新中成为新传统,传统民居建筑也应适应当现代生活;二是利用是最好的保护,功能更新可以延续建筑的生命;三是物有其自身的生命史,唏嘘之外而能有延续之力才是最大的贡献。设计师是我们时代的英雄;四是民居建筑保护的问题从来不是建筑的问题,二是居住者和所在村落如何适应现代发展的问题,是适应现代还是停滞在历史中?

丽水学院中国青瓷学院副教授蓝法勤从他们参与的《畲族特色民居设计图集》的建筑设计谈《丽水畲族特色村寨建设实践探究》。他经常被问到这样的问题:畲族民居到底有什么特色?特色在哪里?要如何去建设?他的团队走遍浙江各个畲族村落,发现畲族民居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畲族村落遗址和建筑样式存在多样性和局限性,不同区域显现出不同建筑风格;二是在某个区域内,畲族建筑样式与当地的乡土建筑样式几乎一致,特征难以区分;三是改革开放后,畲族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体现在建筑上,出现新样式的砖寮,新建村落开始变得整齐划一;四是畲族村落面临着建设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如何彰显畲族特色、新旧建筑之间如何衔接、民族文化氛围如何营造等问题。他总结了畲族村落的选址布局要求要节约土地、有水源、宜居、宜耕猎,同时他们的畲族传统民居建筑拥有崇尚自然、适宜居住,造型简单大方,体现宗族文化的艺术特色。

丽水学院商学院教授邱云美切合文化主体这一主体,作《别让民宿“不姓民”》的调研报告。她表示她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很多地方民宿的主体是错位的,村落真正的主人他的主体作用没有发挥,村民的利益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首先,她介绍了民宿及民宿的特点,认为民宿不仅具有居住功能,更是一个生活体验场域,经营的是人和人之间的感情。然后她从人们需求的变化和旅游空间的变化谈我国大陆民宿的发展背景,指出民宿发展存在价格、风格不亲民、没有利用地方优势等问题,最后,她为民宿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