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河阳论坛系列报道二:丽水学院专场——乡村、文化与畲乡发展
发布时间:2018-04-15       内容来源:民族学院        阅读人数:487      责任编辑:李延 覃舒祺/文 李延/图

4月14日,第四届河阳论坛暨“乡村、文化与畲乡发展”学术周在缙云仙都举行。本次论坛以“生态文明与传播:乡村作为前沿”为主题,下设“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探索”、“乡村与传播新视野”、“乡村、文化与畲乡发展”和“传统文化再审视”四大分议题。其中,下午场“乡村、文化与畲乡发展”部分由我校教师叶小青、罗俊毅、陈琳、施强和余厚洪五人分别作专题报告,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李異平,吉首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特聘教授吴秋林,我院院长彭兵负责评议。


  

叶小青:“历史性视角下民族地区旅游发展演进研究——以浙江景宁畲族为例”

以浙江畲族的旅游发展演进为例,从历史性视角分析了畲族旅游发展过程中内外部的影响因素及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总结探讨了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规律。



罗俊毅:“非遗保护中田野考察与畲族民歌:生态格局变化引发的思考”

通过新时期畲族民歌的田野调查发现,受畲族族群迁徙、传媒快速发展、传承人培养方式变化及交通格局、民族交往等多种因素影响,畲族民歌的生态格局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畲族民歌调式分布从单一的调式分布特点转化为多调式并存,这种现象为非物质文化遗传的传承与保护提出了新思考。


陈琳:“畲族舞蹈的传承、应用和发展——构建新世纪畲族文化体系之拙见”

畲族舞蹈反映了畲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审美情趣,是畲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思想观念转变,畲族传统文化受到撞击,传统畲族歌舞后继乏人。在此背景下,重视畲族舞蹈的传承、应用和发展,对于创造和构建符合当代审美意识的新世纪畲族文化体系有着深远意义。为此,可从以下四方面着手:一、对传统畲族舞蹈的保护与开发;二、对现代畲族舞蹈的创新与发展;三、对群众性畲族舞蹈的普及与推广;四、对畲族舞蹈家的培养与关注。


施强:“盘瓠传说与畲族契约文化”

何为盘瓠传说?——盘瓠传说是原始初民认识世界的方式,在特定环境中的人们以口耳相传的方式的集体创造,是体现民族观念、精神与性格的历史记忆,支配着本民族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盘瓠传说对畲族的变迁与发展产生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造就了畲族在行为上坚韧不拔、艰苦耐劳、达观洒脱的民族性格;二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英雄主义思想,在处理维系人与人之间、家庭与家庭之间的关系具有信实、承诺、保证等一诺千金的契约思想,共同维系着畲族亲情、友情及处世方式,通过“关系契约”协调人际关系,规范生活准则和道德伦理,并成为畲族长期遵守的行为准则。


余厚洪:“记忆场域与乡土叙事:传统村落的文化解析”

传统村落作为“客观场域”维系和承载着乡土记忆,而乡土记忆作为“叙述模式”记录和反映着传统村落的传统和文化。当传统村落“场域”与乡土记忆“叙事”结合成“复合体”,便构筑起了集村落“生态空间”、生活“动态空间”、民众“形象空间”、集体“共享空间”于一体的多元文化空间。


我院院长彭兵作精彩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