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转载】河阳论坛·回放|平行论坛(五):乡村振兴·集体经济
发布时间:2019-03-27       内容来源:民族学院        阅读人数:184      责任编辑:


2019年3月23日下午,平行论坛第五场的主题为“乡村振兴·集体经济”,由河阳乡村研究院副院长周春光担任主持,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严海蓉老师担任评论。

河南省沈丘县财税经济学会秘书长崔玉亮在其报告“乡村振兴视阈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研究:以河南省沈丘县为例”中,首先对沈丘县整体情况做出概述,并以沈丘县试点探索的多种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为视角,结合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资金、资源、资本方面的实际困难与问题,进一步提出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促进乡村振兴的思路和建议。此外,对创新集体经济之发展提出了五大模式,分别是农户承包耕地经营权入股模式、集体固定资产租赁模式、村集体自办企业经营模式、股份制合作经营模式和村集体资源整合模式,从宣传教育、财政扶持、产权改革、因地制宜和监督管理几个方面对未来集体经济发展的思路进行了阐释和探索。


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的杜洁老师在名为“本土化社会企业与乡村建设:以卢作孚“北碚试验”为例”的报告中认为,在全球经济环境下,中国民营企业存在外向型发展障碍、对外融资困难等外部硬约束的困境,以及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土社会的产业发展和社会治理难以兼容的问题,并由此指出在乡村振兴战略转型中社会企业的重要性与发展的可能性。此外,杜老师将当前问题与19世纪末中国实业家面临的困境对比,以卢作孚的民生公司与北碚乡村建设为个案,从历史背景出发,梳理和阐述了以卢作孚为代表的中国近代实业家以工商带动地方城镇化建设的路径,并结合当下社会实际,论述了前人经验中对未来乡村共同体建设的借鉴意义。

最后,严海蓉老师对上述两位学者的发言进行了评议。对于有关沈丘县的讨论,严老师指出,在集体经济的困难中提取出分析情况,从历史的对比中找到前进的方向,面对干部群体受教育程度低,市场意识弱的现实,他们的主体性如何激发,集体经济如何体现集体等问题都亟待思考。

而关于本土化社会企业与乡村建设议题,严老师认为除了要借鉴前人的经验,还需认识到卢作孚等实业家不能改造当时阶级关系的局限性之原因,才能对当下的乡村振兴产生更深远的意义。

  

[转自河阳乡村研究院公众号,顾明敏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