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群勇作“科研项目申报选题方法谈”——民族学院“鸣泉”学术沙龙第一期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19-03-29       内容来源:民族学院        阅读人数:493      责任编辑:

3月28日下午,我院主办的“鸣泉”学术沙龙第一期在8A316会议室成功举行。本次学术沙龙邀请了丽水市社科联专职副主席余群勇、丽水市社科联副主席叶俊(挂职)、丽水市社科联秘书长叶笑菲三位专家,围绕“科研项目申报选题方法”的主题作专题讲座。我院院长彭兵、副院长周云杰、学科负责人及学系主任等人出席,会议由我院副院长郑晓霞主持。

 

讲座伊始,余群勇就当前丽水市科研项目申报选题的“大背景”作简要陈述。他指出,申报科研项目首先从选题入手,好的选题应符合三点要求,即:一应体现社会热点,符合国家政策导向;二要立足于地方的社会经济,与地方文化相结合,突出特色性;三在学术性的基础上,预期的研究成果更要满足群众的需求。科研项目的选题,简而言之需要立足于“上级有要求,群众有呼声,实践有抓手”的基础。

余群勇强调,在当前的社会大背景下,今后丽水地区的科研工作将围绕“四大平台”展开。其一,“两山”理论的研究。包括“两山”理论内涵的解读、阐释,特别是“两山”理论在丽水地区的实践将成为开展研究的“主战场”;其二,浙西南革命精神的研究。主要内容围绕浙西南革命历史的挖掘、浙西南革命精神的提炼、浙西南革命理论的提升、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弘扬等。充分挖掘浙西南红色文化价值、争取产出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其三,文化丽水的深入研究。深入挖掘丽水传统文化内涵这块“富矿”,促进丽水文化产业发展,是开展丽水研究的“主平台”,内容包括打造丽水瓯江文化品牌、建设瓯江文化长廊等研究;其四,乡村振兴方面的研究。以“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机制”为研究重点,创新社会联动机制,推动丽水旅游产品商品化的研究。

最后,余群勇对在座的高校教师们提出“大作为”的期望,希望在座的老师们借助当前科研发展的好势头、好机遇,做有梦想、有情怀、有作为的研究者,通过共同努力,推动丽水的科研工作进入新高度。并结出累累硕果。


在随后的座谈会中,叶俊和叶笑菲两位专家还和与会老师们就科研项目申报过程中的学科定位、开展研究的切入点、研究内容等问题进行了进一步讨论。

  

民族学院“鸣泉”学术沙龙是我院着力打造的学术品牌,作为一个学术交流平台,“鸣泉”学术沙龙致力于提升我院教师科研能力、活跃学院学术交流氛围,以小型学术研讨和定期学术讲座的组织形式,分主题召开。

“鸣泉”含义:

汉语中的“鸣”从春秋的“百家争鸣”,到范仲淹的《灵乌赋》的“宁鸣而生“到鲁迅,胡适等对”鸣“的传承,凝聚着中国知识分子对传统“士”精神的担当和实践,同时“鸣”也体现了“思想独立”“言论自由”的现代学术理念。“泉”象征着因鸣而生的学术思想能如泉涌,汇聚成河,滋养生命。这也是向中国文化中“上善若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等传统价值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