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转载】河阳论坛·回放|平行论坛(十):乡村文化与传媒
发布时间:2019-03-29       内容来源:民族学院        阅读人数:351      责任编辑:

3月24日上午8:30,河阳论坛分会之“乡村文化与传媒”在仙都街道乡村振兴讲习所二楼会议室召开,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生白晨雨、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生韩婷、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王亿本老师等三名研究者进行了主题发言,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曾兴老师对与会者发言进行了总结与评论。

 

白晨雨同学围绕“环境传播”和“地方论坛研究”这两个关键议题,对在自己家乡颇具社会影响力的线上群众论坛“宁国论坛”进行了个案分析。她首先梳理了国内BBS和论坛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认为目前国内网络论坛研究更多聚焦于微博等社交平台,而忽视了具备较强组织力的地方论坛的作用。通过对“宁国论坛”创建历史和栏目内容的分析,她指出通过伦理批判、组织活动、网络问政等形式,被称作“坛友”的地方网民可以更多地进入到“社会-政府”的对话机制中去,“小镇青年”群体参与公共讨论的热情体现了发源于上世纪90年代青年群体的理想主义特质。


韩婷同学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参与式观察的方法,对甘肃省苏家沟村青年群体婚恋观的变迁进行了实地考察,围绕择偶观、性观念、离婚观等话题展开讨论。她认为网络媒介在帮助乡村青年扩大社会交往、加强社会联系、提升自主意识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使用网络媒介,乡村青年塑造了更具现代性的人格特质,在婚姻选择中更具独立意识。


王亿本老师以扎根理论为主要工具,从传播主体、传播渠道、传播内容、传播客体、传播环境、传播效果等多个维度,对安徽霍邱县棠梨店村健康信息的传播状况进行了研究。他分析了乡村健康传播媒介环境的“内部”和“外部”要素,认为目前乡村健康传播存在主体媒介素养较差,大众传播环节缺失而更加依赖人际传播、尤其是亲属之间的代际传播,传播内容局限,传统习惯根深蒂固等问题。从主体的认知、行为、态度等角度来看,他指出乡村健康传播致效依然任重道远。


点评嘉宾曾兴老师对研究者极具主体化的问题意识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她认为在研究对象的选择上,应当综合考虑样本获取的便利性和代表性。针对白晨雨同学的研究,曾兴老师提出一方面要考虑到研究对象本身的复杂性,另一方面可以更多地在论述中表达出自己对地方特征的深层理解;针对韩婷同学的研究,曾兴老师认为可以尝试在“媒介接触行为”和观念之间建立更多联系;曾兴老师认为王亿本老师的研究设计和方法使用较为成熟完善,同时提出可以补充一些与传播环境、受众主体等有关的背景信息。

在讨论环节,现场观众围绕电视广告的健康传播效果、实物宣传品在乡村信息传播中的作用、网络论坛受众使用习惯的培养等议题与发言者进行了更深一步的探讨。

  

[转自河阳乡村研究院公众号,丁远哲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