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转载】河阳论坛·回放|平行论坛(十五):农民工面面观
发布时间:2019-03-29       内容来源:民族学院        阅读人数:159      责任编辑:

3月24日下午13:00,主题为“农民工面面观”的论坛分会在会场三展开。本场由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龚伟亮老师担任主持,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吴宁老师担任评论。


江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赵丹阳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以“新媒体阅读对新生代农民工向上流动影响”为主题进行探讨。赵丹阳同学通过研究新生代农民工新媒体阅读行为取向,发现他们非常关注农村问题,且质疑和补偿心理换成为他们阅读的障碍。通过进一步文本分析,发现新媒体阅读对新生代农民工向上流动产生推拉效应、适应效应及补偿效应。由此提出“阅读重建”,“打造文化空间共同体”,以及“阅读激励”等建议方向。


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张伟伟,通过量化研究的方法,对中共党报《人民日报》和地方党报《南方日报》、《河南日报》2010 年至2018年间关于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人报道的内容进行统计,并形成图表作数据分析。并由此发现由于中央政府、农民工输入地政府和输出地政府在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上的利益取向和行为逻辑的差异,造成中央党报和地方党报分别给予新生代农民工差异化显著的媒介支持。作为一种权威象征资源,中央党报和地方党报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媒介支持,将对其城市融入的过程与结果产生深刻的影响。此外,张伟伟老师提出“alternative模式”,认为应为新时代农民工提供更多选择。

在两位报告人汇报结束后,张伟伟老师与龚伟亮老师、吴宁老师就“农民工就业难问题”、“农民工融入问题”、“人群幸福感低”等方面展开了深刻讨论。另有学者,从自身经历出发,对当下不同阶层、不同职业在城市中的融入问题展开讨论。

 

最后,吴宁老师对二位报告人的发言进行评议。首先,吴宁老师对二位报告人的选题给予高度肯定,并指出其具有“相互补充”的意义。并表示“新媒体阅读对新生代农名工向上流动影响的质性研究”具有一定的文化意义,但就“新媒体阅读”这一媒介阅读方向而言,可能缺少了一定的政治经济框架,“被消费主义捕获”,并进一步提供了从“农民工融入”着眼的思考方向。

  

  

[转自河阳乡村研究院公众号,本文由陈阳婷整理]